没想到现在住在作坊里真的是非常不方便,大家在屋子前面干个啥,路过的人都能看到。
更何况,张智亮一家子还住在隔壁,一点秘密也没有。
黄氏每天都要躲在门后面偷看老张家,估计老张家一天吃了几顿午饭,用了多少米,黄氏比张知了解得都清楚。
张知勾了勾嘴角,大声招呼道:“黄婶子,你有什么事吗?有事就直说,不用躲在门后面偷看。”
张知说话的声音挺大,无论是老张家人,还是来卖药材的村里人都将目光集中在黄氏的身上。
黄氏一下子就臊红了脸,不停地摆着手,支支吾吾的说道:“没……没有,我……就是……就是看看要不要帮忙。”
张老头也挺烦的,大声道:“亮哥,你在屋里不?我们家不用帮忙,给你儿媳妇领回去吧!”
屋里半天没有动静,张老头皱着眉头望着黄氏,他记得今早张智亮没有出门啊!
张老头也不急着给大家过称,村民们就跟着张老头的目光盯着门后躲着漏半个头的黄氏。
等了半晌,张智亮憋不住了,“老婆子,你把老三媳妇管管,闲着没事干就去上山挖草药。”
一阵嘻嘻索索的声音传来,应该是张智亮和她媳妇压低了声音在吵架。
然后,就听见脚步声,应该是张智亮媳妇动手了,训斥了好几句后,黄氏抽抽噎噎小声哭泣的声音从门后传来。
老王氏瘪了瘪嘴,早早干嘛去了,没见过这么喜欢偷窥别人家的人。
张知进屋,找到在淘洗白芷的小李氏。
“娘,咱一会把这个秋梨都洗出来吧?做成秋梨膏,我从医书上找来的一个小方子,有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的功效,到时候就不担心外公家的秋梨卖不出去了,而且秋梨膏也耐保存,放到明年春天去都没问题。”
小李氏停下手里的活计,点点头,“行啊,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秋梨膏做起来简单,原材料就是秋梨、红枣、干姜、冰糖。
张知将红枣洗净后对半切开,去掉枣核。
接下来就指挥小李氏,将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再将秋梨果肉切下来,切成细丝。
张知将石臼清洗干净,让大娃二娃将切好的梨丝碾碎,两个男娃子力气大,梨子切碎以后碾起来一点不费劲。
直到把梨肉捣成泥状,挖出来备用。
忙活到吃午食,大娃二娃才将一筐梨子全部捣成泥,累得二娃一直在边上喊“手好酸啊~”
吃过午食,由小李氏动手,熬制秋梨膏。
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熬制。
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30分钟,等到开锅以后转成小火,期间不停地搅拌,防止糊锅。
本来应该将梨肉都捞出来,只熬梨汁的,但是张知考虑到,这样一筐犁出不了多少秋梨膏,成本也太高了。
若是这样的话,秋梨膏必然要卖出高价,但是价格太高谁买呢?
所以,梨肉梨汁一锅出吧,多点梨肉还能补充膳食纤维呢。
将红枣和姜丝挑出来就可以了。
最后,倒入张知提炼出来的白糖,她现在也没办法制作冰糖。
继续用最小火熬煮约一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就见秋梨膏呈现出漂亮的深褐色。
“娘,这样就可以啦!”
小李氏将秋梨膏盛出来,挖了一勺喂到张知嘴里,“尝尝看,好不好吃!”
张知点点头,“好吃!好甜!娘,你也尝尝。”
小李氏挖了一小勺放入嘴里,“真甜,你要不是说这是药方子,我都要觉得是什么好吃的点心了。”
“嘿嘿!”
张知转身去隔壁杂物间里找找看,当初为了装桑葚酒张知定了好多小坛子,还剩好多,正好现在可以用上。
第124章难民危机
趁这会秋梨膏要冷却,张知用开水将小坛子烫了烫,等会水分晾干了正好可以装。
张知提醒道:“装的时候不要碰到水,容易坏。”
等了两个时辰,小李氏将放凉的秋梨膏封装进坛子里,正好满满两坛子。
张知估摸了一下,一筐犁二十斤,大概出了十斤秋梨膏,这样算的话,一坛子卖到一百五十文,就不算亏,主要还是红糖太贵了。
锅里的残留也不能浪费,正好熬一锅水,大家都尝尝味道。
自然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张知打算着将家里的第一批药材炮制好以后,带着秋梨膏一起去县城。
等到八月十五这天,拜月节。
虽然灾后日子过得拮据,老王氏还是让张信粮去响水村王屠夫那里割了六斤肉回来,置办了几个菜,也算是庆祝了。
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肉,张知难免吃撑了,扶着肚子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一架马车“哒哒哒”地停在了作坊门口,看到熟悉的车夫从车辕上跳下来,张知才反应过来,今天按合同上的来说,是来福酒楼拉桑葚酒的日子。
“小王来啦!坐一会,我们去搬东西。”
张老头也很意外,他以为这个时候来福酒楼没什么生意,还好桑葚酒是提前过滤好的,不然这会该手忙脚乱了。
小王客气了几句坐下,“张叔,你们都还好吧?我们大掌柜一直担心你们呢!”
张老头笑眯眯地答道:“都好,王掌柜好吧?”
“挺好的!”小王点点头,“张叔,前段时间城门关了,我们出不来,没来拉皮蛋您见谅,我这次来拉桑葚酒,再多带一些皮蛋去,府城的皮蛋断了好些日子,顾客都急疯了。”
“好说好说。”
张老头面上强装淡定,其实心里乐开花了,又是一大笔银子进账。
张信山三兄弟将五十坛桑葚酒搬上车,又数了一万个皮蛋装好。
小王笑着将银子递给张老头,问道:“张叔,这个桑葚酒可以用大坛子装吗?这样的小坛子不好运输。”
何止是不好运输,这样朴素的坛子,酒楼攒了一大堆,用又用不了,扔了又可惜。
张老头自然答应了,大坛子还便宜些。
小王架着马车要走,突然又跳下来,嘱咐道:“张叔,现在进县城要带户籍了,难民都涌入了百步县,你们若是带了粮食或者其他吃的进城,记得多带几个人,防止被抢。”
张知还在奇怪,小王伙计今天怎么赶了一个有棚子的马车,原来是怕被抢。
张老头大惊失色,忙不迭的感谢了小王一番。
张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十两银子,小心的藏进屋里,一转头又看到了黄氏在偷看。
她直接翻了个白眼,找上张老头,“爷爷,明天我们去陈家村定一些大酒坛子吧?顺便把砖瓦什么的都定好,房子该建起来了,做好的皮蛋也不多了,作坊又要启动起来了。”
前段时间本来说好了要建房子的,但是考虑到太打眼了,就暂时没动工。
现在张知真的是受够了黄氏的窥伺,也不管什么突不突出,而且,这段时间老张家收村民的草药,有这份情分在,村民们应该不会嫉妒到使坏的地步。
“行。”张老头点头答应下来,确实该建房子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一家子就挤在两个屋子里也不方便。
事情说话,大家各自忙活自己的事。
张知翻了翻塞在簸箕里的药草,这几天都是大太阳,在晒两天应该就可以拿去卖了。
————
水灾过去半个月了,长海县和长浦县的难民陆陆续续逃到了百步县。
县城外面设置了施粥点,但难民太多,依旧有不少人领不到。
响水村王氏的名头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啵啵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