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白荔枝销售约20万吨!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产销两旺

2025-07-01 01:06:00

2025年,电白荔枝迎来丰收大年,36万亩荔枝园硕果累累。据统计,今年电白荔枝产量达20.66万吨,同比增长30.6%。

目前,电白区荔枝已经进入采摘尾声,特早熟品种如三月红、香蜜早、科技一号等已于5月上旬采摘结束,早熟品种如白糖罂、妃子笑以及黑叶、白腊等中熟品种于6月中下旬基本采摘结束,桂味等迟熟品种已进入采摘末期。

荔枝丰产大年,如何卖荔枝成为荔枝产业的重要命题。今年,电白区通过政策引导、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荔枝产业实现从产量优势向全产业链优势转变,截至6月30日,电白荔枝销售约20万吨。

丰产画卷徐徐展开

大数据赋能产销对接

电商定制、农文旅定制、企业供应链定制共1927吨,实现销售额2794万元——这串亮眼数据,正是电白荔枝精准对接市场的生动写照。今年荔枝上市前,为精准掌握产销信息,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人深入96个主产村、339户生产主体,收集果园地址、品种、产量、上市时间及联系人等详细数据,编制年荔枝购销指南。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指南就像一张“产业地图”,可以让收购商能够快速、精准对接产区,提高产销对接效率。指南发放后,120多家外地采购商便按图索骥,与产区大户展开合作,助力早熟品种迅速流通。

借力国企贸易平台,电白区为荔枝产业构建销售“稳定器”。今年4月23日,电白沉香集团成立下属国资公司——茂名市电白区粤远贸易有限公司,从事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作为国资平台,该公司在今年2025茂名(电白)荔枝推介会上,代表电白本地种植户与六家收购企业集中签订收购协议,总量达1.2万吨,通过推动收购商与种植户“面对面”对接,使荔枝从果园到市场的流转效率提升40%,有效解决了收购流程繁琐的痛点。

让电白荔枝走向全国,电白区组织企业参加各地推介活动,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在上海采购商对接会上,电白荔枝凭借优良品质,让7家供应商成功录入长三角采购商名录,2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甜圈顶流”广东荔枝北上京津冀活动中,12家电白供应商资料进入北方采购商数据库;湖北孝感采销对接会上,电白企业展示的荔枝深加工产品,更是展现了产业的发展潜力,赢得了广泛关注。

谋划荔枝跨境贸易

叩开国际市场大门

电白荔枝通过严格的质量把控,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建立出口荔枝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每批出口荔枝都可通过二维码查询种植、采摘、加工全流程。截至6月30日,电白荔枝已出口及加工出口3000多吨,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

广东泽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作为电白乃至茂名地区的荔枝出口大户,其出口业务已覆盖菲律宾、新加坡、肯尼亚、巴拿马、加拿大、美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今年,泽丰园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带动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地订单增加。时至6月30日,泽丰园已录得出口超2500吨的成绩,“今年荔枝产量较去年增长,也带来了出口的涨幅,预计出口可超3500吨。”

旦场镇的秋泽农业专业合作社还通过“电商平台+出口贸易”双渠道销售模式进一步打通销路,“我们与合作商联手,将荔枝出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目前销路畅通。”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认为,电白荔枝走向国际,一方面得益于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近年来,电白区大力推进荔枝标准化生产,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理念,从果园的选址、果树的栽培,到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对标海外市场,遵循严格标准。另一方面,先进的保鲜技术也是关键因素,建议电白的荔枝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适合跨国长途运输的保鲜方案,如冷链物流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等,最大程度保持荔枝的新鲜度与口感,让海外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新鲜的电白荔枝。

品牌与科技双驱动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5月14日—15日,“赏荔品香浪漫电白”文旅推介会在成都、长沙举办,不仅签订了32万斤荔枝订购协议,还推出“荔枝采摘+沉香文化体验”等旅游线路,实现“文旅+荔枝”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让消费者在品尝荔枝的同时,感受岭南文化魅力,使荔枝单价提升了30%,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与此同时,电白区在央视财经频道投放“荔香满山海、电白邀君来”广告,全力打造“茂名荔枝,电白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委托专业机构设计的荔枝专用包装,融入冼夫人文化、沉香元素,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成为文旅伴手礼,进一步提升了电白荔枝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在电白荔枝智慧果园,科技助力荔枝产业发展亮点满满。该智慧果园的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各果园的土壤湿度、虫情预警等数据,实现精准种植,并计划年底前在10个示范园全面安装物联网设备,预计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优质果率提升15%。

从田间到舌尖,从国内到国际,电白荔枝正以全产业链发展的姿态,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振兴之路。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白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推动荔枝产业持续升级,让这颗岭南佳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为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评论

电白荔枝:产销两旺背后的成绩、挑战与展望

今年,电白荔枝迎来了丰收大年,截至6月30日,销售约20万吨,出口及加工出口约3000吨,电商定制、农文旅定制、企业供应链定制共1927吨,销售额达2794万元。电商销售荔枝2万多吨,销售额约7.2亿元。在产量增长约30.6%的情况下,电白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荔枝从枝头走向国内外市场。

电白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在生产端,相关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产区,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保障果实品质。在销售端,编制荔枝购销指南,形成大数据助力精准对接;成立国资公司拓展销售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多地推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荔枝文化品牌推介会等,加强产销对接。此外,还通过央视广告等加强宣传,提升“茂名荔枝,电白优品”的品牌形象。

然而,在产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天气因素导致病虫害增多,影响果实品质,且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市场疲软,荔枝收购价因产量增加和经济大环境影响而略有下降;早、中、晚熟品种相对集中上市,对销售造成一定冲击;网络负面舆情也对收购价产生了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电白区需在未来进一步发力。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提升果品质量;加强收购市场管理,规范购销行为,维护果农利益;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企平台作用,完善销售体系。只有这样,电白荔枝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撰文:苏斯铭

【作者】 苏斯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