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重组获受理

2025-05-12 07:01:00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50.SH,以下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1989.SH,以下简称“中国重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再迎新进展。

5月8日晚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时发布公告称,依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对此前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此前,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中国船舶拟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主要目的是整合主要船舶总装业务,减少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并打造世界一流造船企业。2024年度,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营收净利均实现增长,且扣非净利润均盈利,结束了此前长期亏损态势。

重大资产重组迎新进展

对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024年9月,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同时发布停牌公告。两家公司表示,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拟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此后,两方在交易草案中确定此次重组交易方式。相应交易中,中国船舶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即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的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

经合并双方协商确定,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37.84元/股。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 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5.05元/股。由此确定,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的换股比例为1:0.1335,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

本次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中国船舶因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上述交易的总体方案。

日前,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再迎新进展。据双方公告信息,5月8日,中国船舶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的通知》,并转发至中国重工。相应通知信息显示,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

“本次交易尚需上交所审核通过。”中国船舶方面提示称,本次交易尚需经中国证监会予以注册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可能涉及的必要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如需)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扣非净利润均扭亏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营收净利均实现增长,且双方2024年扣非净利润均实现扭亏,结束此前长期亏损态势。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重工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长157.69%。在此之前,该公司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连续亏损9年。

2024年度,中国船舶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2亿元,同比暴增1156.92%。在此之前,该公司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连续亏损12年。

“报告期内,船舶行业保持良好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和数量同比提升,本期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步改善。”对于2024年度业绩增长原因,中国船舶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狠抓生产保交付,深入开展精益管理,推动提质增效,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中国船舶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增加的同时,单船平均价格同比也实现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着力提升效率效益,民船建造周期持续缩短,交付的民船产品数量同比增加、毛利同比增长,经营业绩同比明显改善。”中国重工方面也表示,2024年度,公司交付的民船产品数量和毛利均有所增长。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