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选手首日相聚,诠释“和而不同”之美

2025-09-15 12:16:00

当秋风拂过树叶,午间阳光为地面镀上光影,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选手们,在报到现场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文化见面礼”——大家身着各自国家传统服饰,以中文为纽带,用笑容定格下跨越国界的比赛定妆照。




多元华服,藏着世界的倒影




“嗨!你好,你来自哪个国家?”“你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呢?”……在拍摄间,此起彼伏的中文问候声像一串串清脆的风铃。抵京首日,选手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来华途中见闻。中文,作为大家共通的语言,快速拉近了选手之间的友谊。


交谈间,选手们依次化妆、拍照,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在光影中碰撞,每一针刺绣、每一抹色彩、每一个独特设计,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审美观念,让繁花似锦的世界文明更加具像化。



缅甸选手邱靖晶身穿一套亮黄色缅族服饰,精巧的发冠高高盘起,十分吸睛。她介绍说,这是非常传统的缅族装束,一般会穿于正式场合。拍摄时,靖晶展露出自信又甜美的笑容,与这套服装相得益彰。



来自波兰的孙嘉拓因其所在城市沿海,特地选择了蓝色调的马甲外套,缝边是精致的花朵纹绣,头顶的黑色帽子令人眼前一亮,红色绸带悬坠在一侧帽檐,可以随心系出不一样的风格造型,无不彰显出当地人外放豪爽的性格。


中文对话,敲开心灵的窗户




“哇,你好漂亮!”“你的服装也很特别,很鲜艳。”化妆台前,两个女孩真挚又可爱的对话吸引了众人目光。其中一位选手白蕾拉来自美国,3岁起就与中文结缘。



“我认为学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暑假时我曾做过中文向导,给中国朋友介绍当地风土人情,这极大提升了我的中文词汇量,让我收获满满。”白蕾拉说,“我还会在学校和朋友们开展模拟法庭,大家扮演法官或律师,全程用中文表述,让学习变得很有趣!”



何初月来自马里,家里的6个姐姐全部都是中国通,如今还有2位姐姐在马里从事中文翻译工作。“在大姐的带动下,我们都慢慢开始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我对中国传统服饰和中文歌曲很感兴趣,特别是《茉莉花》这一首歌。比赛的才艺展示环节,我准备了中文歌曲《国家》,希望以这种方式表达我对中国的爱意。”


比赛初遇,延续奇妙的缘分




等待拍摄定妆照期间,来自澳大利亚赛区的三位选手威廉桑德斯、李都希和林红梅聊得火热,不时探讨中国美食,也互相分享写汉字的技巧。在预选赛中,他们在本地赛区分列前三名脱颖而出,是对手亦是朋友。


这次,他们从三座不同的城市飞往中国,比赛初遇的缘分,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延续。李都希表达了对比赛的期待,希望在中国有一段愉快的旅行;威廉桑德斯多次来中国旅游,期待着这次天津行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红梅则表示想结交更多朋友,精进中文水平。



比各色服饰更动人的,是选手们眼里的光和嘴角的笑。这组定妆照不仅是选手们参赛的亮眼名片,更是不同文化平等对话、和谐共生的缩影。这种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魅力,将让这场赛事在竞技之外,更添一份厚重的文化意义。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大型国际中文赛事,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自 2002年以来,赛事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的180多万青少年参加,每年观看“汉语桥”比赛的世界各地观众达上亿人。“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喜爱,逐渐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赛事,被誉为全球中文“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