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中医组团入黔授艺,助力西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5-05-11 22:54:00

5月10日至11日,由广东省中医院主办、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西南地区中医药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贵阳举行。11名广东省中医院专家作学术讲座、进行实操培训,来自西南地区县区级中医院有关人员共计410人参加培训。此次活动旨在将中医诊疗经验和思维精准注入基层医疗末梢,架起国家级医疗高地与县域卫生网底的信息桥梁,传承发扬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助力区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班仪式现场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敬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贵州医院党委书记胡艳梅主持开班仪式,贵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永勇致辞。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敬杰讲话

“中医药振兴关乎民生福祉,区域协同发展贵在久久为功。近年来,贵州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通过政策引领、实干筑基,构建起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丰富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张敬杰说,撬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急需优质中医药人才“关键变量”,此次培训班开得正当其时,有利于建强西南地区中医药人才队伍,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提升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要以本次培训班为契机,在粤黔紧密协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共同开创西南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贵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永勇致辞

“作为粤黔两省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医院始终以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己任,去年举办的首届培训班成效显著,反馈良好,此次培训班相较第一届,在规模、师资、层次上全面升级——总院扶持力度加大,派出11名中医领域顶尖专家,其中不乏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非遗传承人……他们将聚焦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医临床思维提升、中西医融合发展以及中医特色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进行‘理论+实操’授课,手把手指导,招招见真章,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骨干人才的专业根基,推动西南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石永勇如是说。

贵州医院党委书记胡艳梅主持开班仪式

胡艳梅说,“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助力中医骨干人才临床水平实现质的提升,助推西南地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贵州医院将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以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践行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贵州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开班仪式结束后,一场中医知识盛宴徐徐展开。

专家作讲座

培训班现场,授课专家结合临床案例,深入浅出解析中医辨证精髓,座无虚席的会议室里,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频频举起的手机镜头,记录下每一条“接地气”的诊疗心得。转入实操环节,国家级非遗针灸传承人手持银针,在真人身上演示不同的针灸技法,手腕轻旋间针体稳落穴位,引得学员围拢观摩,将“纸上理论”淬炼为手中真功夫。

实操现场

授课教师代表,广东省中医院原副院长兼大外科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学术带头人陈志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如今,群众的就医需求是更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用好中医和西医两个“拳头”,中西医并重,培养高质量中西医一体化人才,为患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此次来黔授课,是落实粤黔协作、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的重要实践,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国家中医高地,有责任将岭南中医流派的学术经验与贵州基层实际需求深度对接,帮助基层中医师实现从“会看病”到“看好病”的能力跃升,让“简验便廉”的中医优势惠及更多贵州群众。

专家观点集锦

症病学说以“疗效优先”为核心理念,以“疗效优先”为核心理念,以“症病同治”(同时应用中医和西医,对同一患者协同诊疗)为关键内容与办法,以“症病同除”为最佳疗效与目的,实行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论学说。

中医补土流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为主要认识,以补中、升阳、益气、益胃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术流派。补土法常适用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等脾虚证,常用方包括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中和理阴汤、资生丸等。

寒温并用是指将寒凉与温热性质的药物同处一方,针对寒热错杂或复杂病机进行治疗的用药方法,可用于治疗危重症疾病,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四逆汤、理中汤、针刺等治疗手段。

平调五脏论研究并阐述了人体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所引发的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深入剖析不同人群在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出的隐匿性、规律性和应时性等核心机理,即动态核心病机。其核心在于通过调节五脏功能,恢复阴阳气血平衡,从而防治疾病。

热敏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艾灸疗法,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膝关节炎、颈椎病、过敏性鼻炎等病症。

学习中医的方法是继承、发扬、传承,即继承前辈传承的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验证、创新,总结出来的现象规律及定理的知识,通过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学习中医,识别中医临证的“抓手”。

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以“从肝论治,调气为先”为治疗原则,选取肝经或与肝经相关的穴位及督脉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特色针灸技术,可用于疏肝调神,治疗抑郁、睡眠障碍、颤病等疾病。

中西医治疗乳腺癌的理念在于,宏环境调控方法——辨证论治,同时提出“阶段性病因病机学说”,中医融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用药如用兵,攻疾如攻敌。”揭示了军事思想对治病救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创造性地实现了兵学与医学的相互融通,强调孙子兵学与医学存在共性,理论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岭南陈氏针法是广州中医世家陈氏家族独创的特色针法,集多种针法特点于一体,包括陈氏飞针法、陈氏分级补泻手法和陈氏导气手法等,在干预睡眠障碍方面成效显著,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病证结合治疗模式,即根据疾病(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寻找有针对性药理作用的中药并归类,在辨证原则上加以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地治疗水肿(膜性肾病),改善症状,增加疗效(包括并发症),降低副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盈平

编辑 汪盈平

二审 龙艳

三审 杨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