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这个县,“智慧”与“力量”双擎引航!
强县与富民同频共振,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城镇与乡村协同并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和林格尔县正以蓬勃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向南发展的战略支点,这片土地近年来始终以主动全面融入“首府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统领,锚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双轮驱动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是和林格尔县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这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抓手,像陕西柞水做强木耳产业、广西西林做优砂糖橘产业那样,在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上精准发力。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内生动力,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培育增长引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拓宽发展维度,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打破空间壁垒,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和林格尔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能级跃迁
从传统农牧到现代产业集群的质变
依托“中国乳都”核心区的先天优势,和林格尔县将乳业这张传统名片擦出新光彩。全球乳业八强企业蒙牛集团坚持奶产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在此构建起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科技研发的全产业链体系。玉米种植面积107万亩,其中青贮玉米30万亩,燕麦、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5万余亩,已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31个,存栏奶牛10.4万头,今年上半年奶产量达27.84万吨。蒙牛9、10期全部建成后,日处理鲜奶超万吨。通过引入区块链溯源、智能挤奶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传统乳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的跨越,2024年蒙牛集团在和林格尔县实现产值118.5亿元。在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内,常温奶、低温酸奶、冰淇淋、鲜奶、奶粉、奶酪等品类生产线高速运转,构建起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每秒钟可生产12包牛奶的“数字铁军”,生动诠释着传统产业“数实融合”的转型活力。与此同时,和林格尔县建成奶山羊养殖基地10个,存栏4.7万只。作为羊乳龙头企业的盛健羊乳集团通过健全“种养加销”体系,建立品牌效应,全力推动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建16万只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基地;与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同步展开,实施羊胚胎移植项目,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工端,已建成年产1.5万吨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加工项目;功能性乳制品研发方面,日处理鲜奶500吨,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有机羊奶粉全国销量第一,荣获中国羊乳全产业链第一品牌认证。

和林格尔县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蝶变”不止于乳业。正大集团在和林格尔县投资建设的食品加工产业园正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生鲜猪肉及熟食产品,通过智能化屠宰加工和食品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林格尔县正形成“乳肉并进、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让全县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真正实现从“草原牧场”到“中央厨房”的转型升级。
通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和林格尔县已形成以牧草(青贮)、奶牛养殖、奶山羊养殖、生猪养殖、生物疫苗为前端,以饲料加工、包装生产等为双翼,以乳肉加工、食品加工为核心,以智慧仓储、冷链物流、线上线下销售为末端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


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草原到蒙草生态参与治理的扎赉诺尔露天矿,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生态嬗变,得益于蒙草生态“特色种业体系”和“小草数字技术”的匠心守护,让荒芜重披绿裳,让生态焕发新生。蒙草现已驯化培育160多种耐寒耐旱草种,在全国建立了13个种业研究院及对应乡土植物库种质资源库,34个种质材料分别搭载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进行航天诱变。
和林格尔县招商引资任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总额31.6亿元。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72.17亿元,已落地23个,开工14个,总投资32.44亿元。

在新兴产业方面,和林格尔县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总投资60亿元的内蒙古天皓玻纤项目,分三期建设5条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轨道、风力发电叶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填补了华北、西北地区高端玻纤材料生产空白。2025年4月9日,二期2号线顺利点火,标志着天皓玻纤在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随着二期、三期和下游托盘、织布等项目的加速推进,这里将建成区域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带动形成200亿级玻纤产业生态圈。
文旅深度融合
从资源禀赋到经济增量的创造性转化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基础设施与消费市场支撑,而文旅的创新则为产业注入了文化附加值与生态吸引力。在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佩戴AR眼镜即可“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魏盛乐古城,目睹拓跋珪建都立国的历史场景;在蒙牛工业旅游区,研学游客通过可视化系统见证一滴牛奶的智慧;奥威马文化产业园里,马术表演与现代科技光影秀交织出草原文化新体验;在南山公园,芍药花海密密匝匝铺满山坡,明亮又温柔,风吹过时,花香在空气中流淌……这些场景折射出和林格尔县文旅产业的深刻变革。

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内涵,和林格尔县构建起“历史+工业+生态”三位一体的文旅矩阵,全面融入“青城南北五百里风景廊道”,将分散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土城子遗址与盛乐博物馆时空对话,用东汉墓壁画和角抵瓦当揭开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历史切片;蒙牛、正大等企业的透明工厂吸引各个年龄层段研学游客;塞外桃源景区依托宝贝河流域生态治理,打造出集休闲农业、民宿体验于一体的4A级景区。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4%

文旅融合的深度更体现在业态创新。芍药节、杏花节等节庆活动突破传统观光模式,以“国潮大集”形式聚合非遗展示、文创销售、美食品鉴等多元消费场景,马拉松赛事与自行车越野赛的举办,使体育旅游成为新热点,“考古盲盒”“文物钥匙扣”等文创产品的热销,让北魏文化以时尚方式走进大众生活。这种“文旅+”模式的持续深化,推动过夜游客占比不断攀升,真正实现“流量”变“留量”,“风景”变“前景”。
从区位优势到发展势能的跨越,从资源禀赋到经济动能的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和林格尔县以“双轮驱动”激活全域潜能,用“多元共进”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其“产城融合”的实践,不仅打破传统发展桎梏,为西部地区破解难题提供可复制经验,更彰显了高质量发展在县域层面的蓬勃生命力。

如今,这座崛起的首府城市副中心,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资源、更协调的步伐统筹发展、更深厚的底蕴滋养民生,步履铿锵迈向城乡更协调、产业更兴旺、人民更幸福的现代化新征程,持续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和林格尔智慧”与“和林格尔力量”。
丨来源:青橙融媒